2016年6月21日上午10:00,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嘉庚学堂课程主任潘永强博士在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E2—503为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师生带来题为《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论述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华侨华人研究院华侨华人史研究中心主办,华侨华人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等我校师生参与。
潘永强博士首先介绍了马来西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历史、社会等,进而论述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并以时代及思想脉络为序,探讨独立后华人的政治论述发展。
潘永强博士认为独立后大马华人的政治论述主要有两大传统:社会主义和族群自强。前者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思想深度、语言质感都略兼粗糙与浮躁,且由于论述缺乏本土经典研究支撑,迅速崛起后也很快没落。另一方面,族群自强的传统自1970年代浮现,1980年代达到高峰,大马华人政治论述的重点诉求逐渐从阶级平等转为族群平权,此一论述的产生有其面对族群生存压迫的背景,而未主动寻求更高的人类价值,为其最显著的缺点。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人社会曾出现一股以马华公会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主张维护良好的传统,反对激进变革,保留协商共存的空间。潘博士也指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论述缺乏自由主义传统,民权运动曾发挥作用,但未能深化和进一步拓展。对于近三十年来的大马政治,潘永强博士则介绍了“两线制”、“三结合”、“政治海啸”等具体发展,条理分明,引人入胜。
最后,潘永强博士总结指出,大马华人政治论述的局限,很大程度来自华族的生存策略,而出现被动回应、重防禦的实务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