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作者: 时间:2017-03-14 点击数:


作者简介

陈景熙,男,1972年生于广东澄海。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士(1995),汕头大学文学硕士(2002),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学博士后(2011年进站)。1995年至2007年间,历任广东潮汕地区各高校教职;2010年至今,担任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南民间信仰与海外华人宗教,民间历史文献、海外华人文献,潮州学。

目录

绪论/1
第一编德教的创建与扩散:从潮汕到新马
引言:乩手与鸾堂/21
第一章杨瑞德与“紫香阁念佛社”/22
第一节潮阳和平的“善”与“乩”/22
第二节杨瑞德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24
第三节杨氏子弟习乩与诸位仙师的降乩/25
第四节“潮阳和平紫香阁念佛社”与佛教净土宗/29
第五节德生与义子/31
第六节杨瑞德的身前身后/33
附录:潮州西府巷林文在楼广告刊刷各等书目/35
第二章“清阳二掌”与潮汕德教/37
第一节马贵德的身世、知识结构与人生目标/37
第二节“清阳二掌”与潮汕诸阁的创立/42
第三节德教经典的出现/46
第四节马贵德著作:《中国原始宗教》与《中国原子哲学》/65
第五节祭祖与寻源/69
第六节从乩分扬教到紫新阁的创立/71
附录:《德教心典》/78
第三章“统掌”陈立健与新马德教紫系/80
第一节从紫新阁迁址到南洋十八紫阁圆成/80
第二节“清阳故事”的阐述/84
第三节统掌陈立健地位的上升/85
第四节乩掌的培养:以紫明四子为例/95
第五节夙掌与职生/101
第二编新马德教紫系的仪式建构
引言:新马德教紫系仪式/115
第四章坛堂空间的营造/117
第一节坛堂布置/117
第二节乩书匾联/125
第三节坛堂原型/127
第四节神圣空间/131
第五章参礼仪式的建构/138
第一节从潮汕到香港的参礼仪式/138
第二节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建构/140
第三节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规定与分化/143
第四节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旨趣/150
第六章扶乩仪式的建构与运用/153
第一节新马德教紫系扶乩方式/153
第二节新马德教紫系乩掌的素质条件/158
第三节德教紫系鸾会活动/161
第四节德教紫系乩文的表达方式/182
第五节扶乩、感化与创阁:以“哥丕乌”的故事为例/196
第三编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传承与创制
第七章早期德教文献的传承/211
第一节经卷/211
第二节专著/221
第八章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生产传播/225
第一节乩文的产生与传播/225
第二节早期乩文集的编印:《竹桥初集》/228
第三节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与特刊的编印/234
第四节乩文集、特刊编印目的与运用/259
第四编新马德教紫系的文化传承
第九章十章八则:以十德为中心/269
第一节德教的基本逻辑/269
第二节“十章八则”的由来/274
第三节“忠”的凸显与内涵演化/281
第四节社会建构:从“华族”“圣德”到“公民意识”/306
第十章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归宗”/311
第一节德教的宗教观:宗教、德教与五教/313
第二节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的历史渊源:从三教到五教/331
第三节德教“五教归宗”的实质/355
结语/358
参考文献/371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topasianbet.com

版权所有 1996-2019 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 实时更新与专业推荐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