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学工办、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合办题为乡土文化与传统中国系列讲座分别于2007年11月23日、11月29日、12月4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进行。本次系列讲座主要分为三讲: 第一讲:“礼不下庶人”——传统礼仪与乡土中国,由已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的刘永华博士主讲,他认为:“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不具备表演礼仪的物力和训练,因此,无需为他们制订礼仪。但事实上,在清代和近代中国乡村生活中,庶人参与礼仪表演的例证随处可见。那么,礼仪是何时又是如何进入乡村的呢?这些礼仪又对中国乡土人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刘永华博士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传统礼仪进入中国乡村的历史进程,感受了这一过程对乡村社会文化生活的冲击及近代传统礼仪与读书人的疏离过程。 第 二讲:你是哪里人?——中国的祖先传说与历史真实,由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饶伟新博士主讲。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关于祖先来历的 传说和故事,如客家人的中原南迁和宁化石壁洞传说,广东人的南雄珠玑巷传说,福建人的河南光州固始县传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传说故事不仅流传于人 们的口头之中,还见诸于各个姓氏家族的族谱记载之中,人们通常都相信这些传说故事是真实的,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这样来的,甚至有学者也这样认为。那么,这 些关于祖先来历的传说故事究竟是一种虚构,还是一个历史真实,这样的话题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人文意义。关于这些问题,饶伟新博士从历史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 释和回答。  第 三讲:乡土社会与中华文化传承,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副主任的张侃博士主讲。在前两讲的基础上,张博士以乡土社会与中华文化为基点,讲述了中 国文明是以乡土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村落是乡土社会的原点,它土生土长,培育了本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生命源泉,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时传统村落因地 方民俗、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建筑风格等不同,形成地域差异,使中国历史文化得以多元变迁、中华文化得以多彩斑斓。但随着传统村落的破败,乡间老宅的倒 塌,现代化进程已经危及到乡土社会的生命。因此如何守住文化的根,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需面对的问题。讲座从乡土社会入手,通过描述传统村落的多元形态和生 活内涵,以展现中华文化与乡土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反思现代化所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本次系列的开展受到了厦门校区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