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南生做客我校人文与科学精神系列讲座第61讲、华侨华人/国际关系名家讲座第18讲,分享其外交经历与思考。 袁南生并受聘我校兼职教授,校长贾益民为其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也于当天受聘我校兼职教授,袁南生代其接受聘书。 袁南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先后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其外交生涯丰富,2000年至2014年,他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苏里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等。 讲座中,袁南生用“五次考验”“五件善事”回顾了其外交亲历的故事,并对如何做好外交工作提出了“五点思考”,为我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关系案例教学课。 当天,袁南生讲述了自己应对美国对津巴布韦制裁、与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外交协商、解决韩亚空难问题、处理津巴布韦紧急粮食援助以及帮助一位炮兵专家回国等外交生涯上的五大考验,生动地展示了外交战线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袁南生称,外交工作让他收获了荣誉、友谊和尊重,这离不开他所做的善事、实事:推动中国在津巴布韦建立孤儿院和孤儿学校;发起津巴布韦的中资中派机构,华侨华人认养3000多个艾滋病患者、孤儿行动;推动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的成立;推动中国春节成为苏里南的国家节日;妥善处理苏里南非法中国移民问题等。为此,袁南生赢得了津巴布韦、苏里南等国人民的尊重,并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被授予苏里南最高级别的总统棕榈勋章等。 就如何做好外交工作,袁南生提出了“要站在大国外交的高处”“看在开拓创新的大处”“干在勇于担当的实处”“盯在细节操作的难处”“说在画龙点睛的妙处”等五点思考。 互动环节中,师生就如何成为一名外交官、驻外大使在当地开展工作的秘诀、华侨华人在海外政治和经济的参与度等问题与袁南生进行了交流。 袁南生称,要成为外交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报考外交部,二是积累多年后,参加组织部的干部选拔。 “外交就是交朋友。” 袁南生说,外交官接触的大多是当地的政要,“要把他们当做普通人对待,他们也有喜怒哀乐。” 袁南生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华侨华人财富的积累,华侨华人在海外政治和经济的参与度不断地增强,“美国也很可能会出现华人总统。” 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最佳亚洲博彩平台
/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禹东主持。(图/文 吴江辉) 
贾益民为袁南生颁发华侨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讲座现场 |